2012年3月30日星期五

“正步之师”随想

在小说《寻找无双》中,作家王小波描写了一段长安城内几位老板亲历官兵围困宣阳坊的场景:
“步兵也往城里开,排成50×20的千人方阵。开头是默不做声,冷不防就大喊起来了:一,二,三,四!吓得人心里怦怦地跳。然后又默不作声地走。罗老板想,呆会儿准要喊五六七八。谁知还是喊一二三四。孙老板又想,原来识数就识到四。”
是不是很傻、很荒诞?假如转圈拉磨是驴的本职工作,让它们排列成整齐的方阵,呼喊着响亮的口号行进到底为了什么?
当然,国庆阅兵的方阵不是围困首都的“戒严部队”,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的欢呼雀跃的人群里,也肯定没有二十年前在同一个地方为这个国家流血流泪的年轻人。因为他们,若不是去了天国或异乡,此刻大概就正被当局作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被“看、管、关”起来了吧!
都说阅兵可以壮军威、扬国威,但这种形式主义的花架子究竟唬得了谁?如果非要强调这场劳民伤财的把戏有什么积极意义,但愿朝鲜独夫金正日看过电视直播能够明白,谁才是社会主义残余阵营的“大哥”!别吃不饱饭穷折腾,搞个大型团体操《阿里郎》就忘了自己是老几。近一时期,朝鲜拉拢美国、亲近韩国,大有把中国晾在一边,废掉“六方会谈”的意思。虽然胡主席领导的是一群“屁民”,但前几天托国务委员戴秉国捎的亲笔信,小金同志可不该当放屁。日理万机的温总理国庆节不休息,也将去朝鲜访问。要钱要粮好商量,能回到谈判桌前还是回来的好,毕竟“和平崛起”的中国还要靠“六方会谈”的舞台展现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呢!
现代阅兵式的始作俑者并不是中国,但集大成者,且使之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显然非中国莫属。真正打遍天下的“山姆大叔”从不举办大型阅兵活动,即便是小规模的阅兵礼,士兵们也不用走正步。因为美国人知道,恰恰是自由散漫的民兵打败了军容齐整的英国皇家军队,美利坚合众国才会获得独立,所以军人练习走正步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当然,东方古国的当权者有权力从另外的角度欣赏阅兵式——他们可以借此粉饰并炫耀自己的文治武功,凝聚且提升老百姓的爱国热情。但兵不可能天天阅,当欢欣鼓舞的热情渐渐恢复冷静,天安门城楼上下的中国人或许都该仔细想想:
一个为了平平安安过生日,连菜刀都要禁止销售的国家,纵有雄兵百万,谁又能拥有真正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