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7日星期五

自讨苦吃、自取其辱的申亚

盛世多盛事。继北京奥运、上海世博、广州亚运之后,香港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不过跟内地为了“百年圆梦”而万众一心的架势相比,特区政府申办二○二三年亚运会的计划引发了很大争议,问题的核心就在于一个“钱”字。
按照官方说法,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总共投入资金超过一千二百亿人民币,足够举办五次南非世界杯,其中仅亚运与亚残运的开闭幕式便分别花费了三点八亿和二点一亿。伦敦当局不相信举办一届奥运会能够复兴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所以乖乖承认二○一二年奥运会将不参照“北京模式”。曾经的宗主国尚且如此低调,作为经济高度发达地区,就算香港不必像广州一样投入巨额资金搞什么基础设施建设,四五百亿港币又能办一届怎样的亚运呢?
抛开建设体育场馆的三百多亿开支不谈,其实,无论申办亚运的直接成本究竟是一百四十五亿、六十亿,还是计算通胀率和物价指数后得出的九十三亿,都只是个预估的数字而已。南非世界杯最初的预算也只有十多亿美元,结果总投入竟高达三十五亿,而十几座足球场的长期维护费用更是一个无底洞。香港申亚虽说不至于令全体市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但若将这笔资金直接投入社区和学校,用以资助有前途的运动员,不但有助于普及体育运动,提升市民健康水平,甚至可能培养出更多的黄金宝、黄蕴瑶。
亚运盛会广州办得,香港自然也办得。问题是如此前赴后继,二者难免会被人拿来一较短长。区区六十亿投入还不到广州亚运的一个零头,自讨苦吃的办一届“狗尾续貂”的盛会,难道只为自取其辱不成?
话说回来,有中央政府这个“坚强后盾”的大力支持,钱绝对不是问题。可要向阿爷伸手,必须做个“乖孙”。既然政府已经决定申亚,有理没理,这个质疑,那个反对,岂不是破坏和谐吗?如此闹下去,就算申亚成功,北京当局不会对特区政府的困难袖手旁观,恐怕也断然不愿赠送一对“亚运熊猫”——“高高”、“兴兴”来给盛会助兴,与万民同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