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星期四

无法纯粹的足球

足球与战争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究竟是谁先砍下谁的头当球踢虽然众说不一,但西方的足球起源于战争,这一点跟“中国式杂耍”——蹴鞠大相径庭,因而也难怪中国的足球总是缺乏血性。
足球比赛若是“没有硝烟的战争”,足球就是一件杀人不见血的冷兵器。万幸的是,绿茵场上的厮杀没有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有的只是利益之争。大力神杯是金子做的,每个踢球的孩子都有一个金色的梦。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利益的得失,而不在于人员伤亡的数量,所以进球——进球,再进球才是足球的硬道理,铲断对手的腿没有等量齐观的意义。
足球场上,人们欣赏、推崇的是技术,而不是力量。出神入化的技术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手球、假摔等不正当行为则是恐怖分子的“人体炸弹”。马拉多纳用“上帝之手”毁灭英格兰队的那个球,完全堪比足球史上的“九·一一”。他因此成为上帝,他因此成为魔鬼——他就是上帝派来踢足球的魔鬼!
只要足球存在,人类的观点就无法统一。比分铁定、胜负分明,有录像为证,还有计算机的分析,但一九六六年赫斯特射中联邦德国队横梁与门线的一球似乎永远要把“进,还是没进”的问题追诘下去。决出一场战争的胜负很容易,消除人类对战争的分歧却是不可能的事,因为后者跟人类的文明程度与科技水平没有丝毫关系——这是立场和情感的问题。
在一九七○年墨西哥世界杯的预选赛阶段,一九六九年六月九日,洪都拉斯对萨尔瓦多主场一比零取胜,一名萨尔瓦多女球迷悲恸自尽,葬礼成了国葬。十五日,洪都拉斯客场零比三告负,国旗和国歌遭到污辱,两名随队观赛的球迷也遇袭身亡。当晚,洪都拉斯政府与民众开始大规模驱逐并攻击本国境内的萨尔瓦多侨民。二十七日,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两国断绝外交关系。七月十四日,萨尔瓦多军队以保护本国侨民的名义越过洪都拉斯边界……史称“足球战争”。
上面这段文字是对一段历史的客观描述,还是对一场战争的错误解读?
事实上,决定战争与和平需要更伟大的力量、更复杂的因素,足球充其量只是一个借口——一个轻于鸿毛的理由。如果足球可以引发战争,“乒乓外交”能够带来和平,中国乒乓球队的国手们岂不早就把世界摆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足球可以被比喻成战争,但背负战争的罪,是其无法承受的重。
当然,足球同样无法给这个战火连绵、动荡不安的世界带来和平。不过毕竟四年等一回,在全世界的球迷最盛大的节日——世界杯期间,哪怕仅仅是假如,足球,这一场场虚拟的“战争游戏”可以让人们暂时忘却真实的枪炮轰鸣、屠戮场景,也好。
政治的足球与足球的政治
足球是巴西人的生活,是意大利人的政治。当财阀掌控了足球,当球迷变成了政客,究竟是足球绑架了政治,还是政治玷污了足球?金钱与足球——足球与政治——政治与金钱……四年之前,无数多愁善感的球迷为深陷“电话门丑闻”的意大利足球慨叹,殊不知最深的忧郁是阴险,最蓝的颜色是黑暗,带着阴险的谋略和黑暗的力量,“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恩格斯)居然就势完成了地狱——炼狱,直至天堂的极速升华和完美蜕变。
阿根廷剧作家库塞尼的戏剧不是荒诞,是谎言!中锋没有在黎明前死去,马拉多纳比垄断资本家鲁普斯有钱,他的两个“阶级兄弟”——卡斯特罗和查韦斯还掌握了国家的政权。天无二日,足球场上却有贝利和马拉多纳两位“球王”。足球是他们共同的政治,但一样的出身并没有赋予他们相同的立场。走出贫民窟,一个要跻身上流社会,一个则坚持充当无产阶级的代言人。贝利无疑是成功的榜样,马拉多纳在球场内外的表现却不禁令人思量:
该不该相信一个伪装成无产者的“资产阶级流氓”?
人不疯狂不是球迷,丧失理智就会丧失判断力。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足球场上的男性之美似乎带着“原罪”。贝克汉姆吸引了异性,贬低了同性,众矢之的,他当之无愧。一个不黏球的人偏偏成了足球场上遭受侵犯最多的人——嫉恨同性的容颜不是女人的专利!无论他的长传多么精准,任意球多么刁钻,不善于盘球过人始终是贝克汉姆技不如人的“铁证”。球员的相貌和技艺假若有一毛钱的关系,其到底是成正比,还是成反比,完全取决于你对他的美是爱慕,还是忌妒。任何领域有关“偶像派”与“实力派”的争议都可以套用这个定理。
跟种族歧视一样,相貌歧视,包括反向的相貌歧视,都是政治不正确的表现。要拨乱反正,你无须热衷政治,却必须热爱“美”,不管是场上的帅哥,还是场下的辣妹,尽管非洲兄弟的皮肤永远那么黝黑。
球迷的“运动”
足球之所以是“世界第一运动”,最主要的原因是普罗大众可以广泛而平等的参与其中。高尔夫球太昂贵,乒乓球虽然廉价,最多却只能进行四人双打。从理论上讲,只要有一个足球,不限人数(或多或少)和场地(或大或小),四海之内皆兄弟,谁愿意都可以加入这个游戏。
当然,踢的总比看的少,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尽管足球比赛的进球数一般而言,少得可怜,但真正懂行的球迷绝不会只关注“进球”而已。足球只能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存在!看录像的球迷都是精神病,知道比分以后看录像,更是病得不轻。喜欢欣赏“进球集锦”的“伪球迷”就像暴饮暴食却消化不良的饕餮之徒一样,永远无法理解足球的真谛。盘带与传递并非没有意义,进球也不是惟一的目的,高潮在耐心的酝酿中爆发,足球的乐趣在于“射”的刹那,而不在于对“进”的执著!
球迷之意不在球。进球多少无关紧要,自娱自乐才是真正的王道。烟火旗帜满天飘,敲锣打鼓喊口号;骂娘的骂娘,裸奔的裸奔……除非你要耍流氓,足球场上,没有什么不可以。
俗话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事关足球,动手的固然是小人,动嘴的也未必是君子。
问候对方球员的祖宗十八代,是球迷的看家本领,不过足球解说员招谁惹谁了,为什么他们的待遇常常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你平静——你缺乏激情;你亢奋——你不够理性。当然,只要你别像天字第一号的乌鸦嘴——贝利那样喜欢预测大力神杯的归属,你仍旧可以保持一个专业人士的基本尊严。
一千个球迷眼里有一千个马拉多纳。没有人能够垄断足球的话语权,球迷评球骂人既是言论自由的初级阶段,也是言论自由的极端体现。尽管球迷的声音与形象不过是足球场上嘈杂的噪音和模糊的群像,但混沌的力量是无穷的,球迷的言行其实是一种比足球本身更伟大的“运动”。
足球到底是什么?
都说“足球是圆的”,但这所谓的“圆”,究竟是一种物理状态,还是一个哲学概念?足球是什么颜色?黑白,或者彩色?这不是答案,更不是问题,关键在于满地打滚的足球怎么可能一尘不染呢?谁想要百分百的足球,恐怕只能去商场买个新的,洗洗抱着睡好了。
人们赋予足球杂七杂八的意义,但足球统统负担不起,因为足球就是足球——一种运动而已。人们可以把足球比喻成战争,也能够从中看到政治的阴影,不过真正和足球利害攸关的,应该,而且只应该是经济。足球是一种运动,更是一个产业。
在全球化的时代,用最时髦的理论,也许可以说“足球是平的”,但巴西与中国的等高线在哪里?差距永远存在,矛盾永远存在,冲突永远存在,不在我和你,就在你和他之间。决一胜负与维持平局,哪个结果更符合彼此的利益?足球究竟是“双赢”,还是“零和”的游戏?
足球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运动。意识,意味着悲剧的开始!足球被一次次射入球门,又被一次次放回中场,重新开球,继续比赛……九十分钟一个轮回。足球场上,西西弗斯的二十二个化身永远追逐着矛盾的价值,探索着荒谬的意义……
足球是个球——是这个地球的小小缩影。足球的世界应有尽有,予取予求,仔细体味其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或许你会领悟点滴人生的道理:
与其说足球是个球,不如说人人都是一只足球,被命运的脚踢来踢去,但只要别泄气,相信自己,坚持到底,最后一秒钟也可能发生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