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日前公布香港人身份认同调查,显示三成八受访者认同自己的“香港人”身份,而自认为是“中国人”的,仅有百分之十六点六,创十二年来新低。面对这样的结果,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公开批评该民调“不科学”、“不合逻辑”。
自回归以来,香港与内地的关系,一直是个敏感话题。按照郝铁川的逻辑,香港既然是中国的一部分,香港人自然就是中国人的一份子,二者绝不是非此即彼、相互对立的关系。可法理归法理,究竟什么原因导致香港人从心底拒绝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呢?
不谈香港独立的司法体系、自由的言论环境,单就民生而言,同样的鸡鸭鱼肉,尽管达不到“特供”中南海的标准,内地供港的,却比自己吃的,更加安全。产品问题不断,被网民斥为专门祸害内地人的蒙牛公司,面对香港媒体曾经坦言,“我们发到香港的产品和出口的产品是一样的,保证比内地(大陆)的产品质量更好、更安全”。
香港人是中国人,没错,但为什么内地的中国人不能和香港的中国人吃一样的猪肉,喝一样的牛奶?到底是香港的中国人拥有太多人上为人的“特权”,还是内地的中国人丧失了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食“特供”肉糜的郝铁川若肯下一点功夫,搞清楚内地孕妇赴港生子何以成为一项产业,他应该就不会对香港人不愿做中国人莫名惊诧了。
假如香港人是中国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今天还在玩脸书、上推特,明天,这些社交网站就可能消失不见;意味着他们今天还在追看《天与地》,明天,一纸禁令这部连续剧便会被腰斩禁播……
天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认同感。妄图以“香港内地化”的方式增强港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只会适得其反,因为热爱是认同的前提,认同却未必导致热爱的结果。不信,可以在内地搞一场民调,看看十三亿不得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老百姓,究竟有几个来生还愿做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