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星期五

欺人的国民党与自欺的朱立伦

台湾岛内的诈骗集团两岸驰名,受害者众,但若相较于国民党,实乃小巫见大巫,因为诈骗不过是犯罪团伙图财的手段,而国民党恰恰倒因为果,以政策为权谋,将政治玩弄得信仰尽失,只剩下诡诈的伎俩。
面对岛内民众,国民党宣称“中华民国”是“一中”正统。然而该党前主席连战赴北京观礼“九三阅兵”,替几乎成为民国掘墓人的解放军张目,结果呢,连战一行可有谁受到了党纪的惩戒吗?
面对中共当局,国民党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可当洪秀柱本着《中华民国宪法》,提出“终极统一”的论调,她反而遭到了同志们的围剿,甚至被剥夺了总统候选人的资格,理由是,她的主张背离了主流民意和党的两岸政策。千万别忘了,当初诸公怯战,洪秀柱完全是依照党所制定的游戏规则,一步步胜出的。
抛弃了洪秀柱,也不能把机会留给本土出身的王金平,而要笼络中南部的选票,又不得不继续利用这个“政治玩偶”。于是乎,国民党索性“再次破例”,为之修改不分区立委提名办法,可裤子都脱了,朱立伦又在排名问题上忸怩作态,这便是国民党对待老同志的态度。可笑更可悲的是,一生混迹政坛,到头来王金平竟欣然接受了这样的安排。莫非他真以为国民党还能在立委选举中翻盘,自己也能顺理成章的连任院长之职吗?不识时务,难免自取其辱!
选上了,做总统;选不上,继续当市长。天下的甘蔗,唯有朱立伦手中那根是两头甜的。朱立伦不但背弃了“做好、做满”新北市长的承诺,带职参选,同样表明其对广大选民心存疑忌。那么,民众凭什么要选择一个根本不信任自己的人呢?
上次大选前,谋求连任的马英九曾承诺,未来四年绝不会跟大陆领导人见面,但当暗中运作的“马习会”生米煮成了熟饭,其又辩称自己的本意只是“不登陆”罢了。幸好去年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北京当局没有给马先生发放“台胞证”,否则岂不是将进退失据的他放到火上烤吗?
从总统到总统候选人,从立法院长到副院长,从党主席到前主席,上述种种便是国民党几位头面人物的行藏做派。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党大于法、权大于法的中国,连共产党都在不断强调“政治规矩”,尽管其意另有所指,但上梁不正下梁歪,透过高层看全员,国民党显然是个毫无规矩的政治组织。台湾若非民主、法治的社会,很难想像这群大权在握的背信弃义之徒会胡作非为到何种地步。
恒欺人者终自欺。本来大选之后出面收拾残局,是朱立伦最明智的选择,可他偏要御驾亲征。就算这是党主席的责任感使然,那么朱立伦挽狂澜于既倒,拯立委之选情,以免国民党全面溃败的自信究竟从何而来,实在令人费解。不同机构近期所做的几份民调均显示,朱立伦比之洪秀柱,充其量是半斤对八两。“柱下朱上”说白了,不是死马当活马医,而是死猪不怕开水烫。国民党败局已定,不过在此之前,能跟习主席见上一面,马先生个人的后路应该安排妥当了吧?

2015年8月17日星期一

被共产党吃定的“三个内涵”

洪秀柱的两岸政策引发台湾各界质疑与反弹,甚至威胁到其作为国民党总统候选人的可能性。因此,洪秀柱方面不得不将“一中同表”的主张,修正为“一个共识、三个内涵”,即“九二共识”和“正视中华民国事实存在,捍卫中华民国反对台独,希望两岸建立稳定长远的和平协定”。
其实,无论“同表”或“各表”,都是国民党人自说自话,限定了“一中”的框架,台湾便跳不出共产党的掌心。君不见,五星红旗可以在岛内招摇,具有“民国”标志性的文字与图像但凡出现在大陆电视台的新闻画面里,无一不被马赛克化吗?这就是尴尬的“各表”,最现实的注脚。
那么在后马英九时代,倘若“三个内涵”如洪秀柱参选般弄假成真,为国民党今后的两岸论述定下基调,共产党又会怎样接招呢?
首先,“不能说中华民国存在”的洪秀柱转而强调“正视中华民国事实存在”,不过是为了挽回自己失言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可惜二战结束七十年了,无视国军将士的巨大牺牲,共产党坚称自己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样一个连史实都不敢面对的政党,又怎么可能承认中华民国客观存在的事实呢?
其次,必须明确,国民党反台独,是为了捍卫中华民国,共产党反台独,则是为了消灭中华民国,因为“一中一台”和“两个中国”都是其无法接受的。同时别忘了,“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共产党统战的基本策略。国民党当年因此吃亏无数,甚至丢掉了整个大陆,虽说今天,自己也沦为被统战的对象,但国民党真的只记吃,不记打吗?
第三,和平是两岸民众的共同愿景,但要维护和平,台湾除了加强自身的军事力量,增进与美日等国的防务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反之,若仅将台海和平系于同共产党的一纸“协定”,完全是痴人说梦,幼稚且荒唐。试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连本国主席刘少奇的身家性命都保护不了,共产党的承诺,还有什么是可信的?
蔡英文没有提出系统性的两岸政策,可这么做,若守住了民进党的基本理念,又有利于台海现状的维持,谁能说“模糊政策”一定不是上上之策?洪秀柱的“三个内涵”看似堂堂正正,实则空洞无物,看似义正词严,实则虚弱不堪。相较于所谓的“空心菜”,无论洪秀柱用什么作料料理她的“一中”牛肉,显然都投合对岸的胃口,毕竟共产党可不是吃素的。

2014年12月23日星期二

香港狗与中国人

八月的时候,因为错误的判断和处置,一条流浪狗被港铁列车辗轧致死,引发香港市民群情激愤。在舆论的压力下,港铁方面不得不公开道歉,并承诺设立专责小组,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然而消息传到内地,中国人的普遍反应,是香港人伪善、矫情,因为一条狗的生死如此大动干戈,简直不可理喻。
十一月六日,北京,晚高峰时段的地铁站内,一名女子被夹在了闭合的安全门与车门之间,随着列车的开动,女子遭受严重挤压后跌落站台身亡,年仅三十三岁。既然人权大于狗权,人命贵过狗命,那么中国人会如何对待一个突然离去的鲜活生命呢?次日,北京各大媒体只在本地新闻版面,用区区数十字报道了这条消息,甚至根本没有提及逝者的名字——“潘小梅”。几家门户网站,则顾左右而言他,在首页向网民传授起了被地铁安全门和车门夹住后自救的方法。对此,一位网名叫做“渊流青年”的香港市民在微博上直言:
“生活在你国,连如何挤地铁也需要被科普了。啊,魔幻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至于地铁本身设计有没有问题,地铁公司的责任有几分,那是万万不能讨论的,要把这个动人的气氛延续下去,不然怎么能保持幸福呢?”
潘小梅是河北人,独自在北京打工只为多挣些钱,让儿子过上好日子,可她个人的小小梦想被妄图构筑“亚太梦”的国家强权永远魇住了。潘小梅死亡的日子,正是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天。为了给这场国际盛会营造良好的环境,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连日采取多项强力措施防控污染。工厂停产,车辆限行,单单北京的地铁乘客,便因交通管制日均增加了一百多万人次。不过识大体、顾大局的当地百姓对此毫无怨言,倒是为这场国际盛会特供的短暂而晴朗的好天气,令他们生出了颇多感叹。
反观香港,自“占中”以来,中共的宣传机器火力全开,连篇累牍报道的都是这场运动给香港经济造成了多少损失,给市民生活带来了多少不便,但没有任何媒体采访占中人士,听一听他们的诉求究竟是什么。反正只要给占中人士扣上一顶勾结境外势力的帽子,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因为里通外国的“汉奸”和“美狗”,人格总是受到质疑的。然而问题在于,“宁做美国狗,不做中国人”的说法未必没有道理——事实摆在面前,同样死于地铁站内,香港的一条流浪狗不也比中国人享有更多的哀荣吗?
所以,无论维护动物的权益,还是争取普选的权利,香港市民都该坚定信念,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哪怕旁人嘲笑与诋毁。否则,沦落到跟中国人一样连狗都不如的境地,后悔就来不及了。

2014年8月15日星期五

骑虎难下的习近平

七一党庆,此前一天,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等前军政高官被开除党籍,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此后一日,均曾担任周永康秘书的冀文林、余刚、谈红也步其后尘。一连串组合拳将“打虎式反腐”推进到了具有决定性的高潮阶段。与各级官员上任之初为笼络民心而反腐肃贪不同,习近平打虎的戏码,显然是在权力斗争背景下上演的。
专制政体内的权力斗争关乎生死,因此老虎、苍蝇一起打,斗争难免扩大化。这绝不是为十八大以来落马的三十多名省部级高官,以及违反“八项规定”遭受处分的数千名党员干部鸣冤叫屈,但无可否认,随着打虎力度的增强,习近平个人对权力的垄断也达到了空前的地步。“那些愚蠢的骑在虎背上追求权力的人终将葬身虎口。”为避免约翰·肯尼迪一语成谶,习近平的对策是以打虎促专权,因专权更打虎,二者相辅相成,两手同样强硬。缺乏安全感的独裁者像一只受伤的野兽,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危险的。
枪杆子是一切权力的基础,习近平最看重的,无疑也是军权。徐才厚落马,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立即表态,“坚决拥护党中央的正确决定”。其实早在几个月前,七大军区、四总部等各大军事单位的正副职将领就以学习贯彻主席讲话精神的方式,宣示了对习近平的效忠。树立个人权威是进行自我神化的第一步。乾隆皇帝穷其一生混了个“十全老人”,习近平上台不过两年,却已身兼十大要职,这等政治手腕,即便徒有“红太阳”虚名的毛泽东从水晶棺中醒来,或许也自愧弗如吧?
总理总理,日理万机。这是中共建政以来,从周恩来到温家宝留给世人的普遍印象。然而习近平大权独揽,李克强这个总理几近沦为“不管部长”。另一方面,尽管虎豹豺狼皆非善类,但通过打“大老虎”,足以在百兽中立威,震慑众多“老老虎”。况且江泽民垂垂老矣,胡锦涛太过弱势,权力体系内外,恐怕已没有能够制约习近平的力量存在了。
习近平上台伊始提出了“中国梦”的理念,而若依当前形势推算,“十年一觉中国梦”肯定是过于保守的估计。哪怕仅仅为了确保身家安全,任期届满的习近平无论是否恋栈,都不可能彻底放权。万寿无疆固然虚妄,但只要永远健康,可以预见,三十年阶级斗争,三十年改革开放,接下来,习近平将领导中共开创一段“大国造梦”的历史,“因为野心家的本质无非是一个梦的影子”(《哈姆雷特》)。

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

“平反”之谬

年年六四,“纪念”与“平反”都是不变的主题,但今年显然无此必要了。五月三日,一场私下举行的“六四纪念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不料随后,与会的浦志强、徐友渔、郝建、刘荻、胡石根等人便被中共当局刑事拘留,罪名是涉嫌“寻衅滋事”。人们愕然发觉,六四并未过去,镇压还在持续。纪念尚且不许可,平反又从何说起呢?
然而换个角度看,这倒不失为一个破除权力迷信,将纪念与平反进行彻底切割的契机。近年来,围绕六四纪念活动引发种种争议,人们逐渐认识到平反诉求的荒谬在于,变相承认了当权者予取予求、翻云覆雨的政治权谋的权威性跟合法性。谁对今天,或明天的平反抱有期待,他就必须接受昨天的镇压与迫害。
“有种公民权利只有苏联人才拥有,那就是每个公民享有不可剥夺的死后被平反昭雪的权利。”苏联谚语固然妙,但在制造冤假错案方面,黄俄土共比苏联老大哥有过之无不及,因而中国百姓绝不会让苏联公民独享“被平反”的特权。可回想当年,“黑五类”、“臭老九”获得平反,他们对一手导演自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悲剧的党组织发自内心的感恩戴德,这所谓平反,难道不是用对记忆的背叛,主动换取人格的又一次被羞辱、被践踏吗?与虎谋皮本就虚妄,何况今天,谁有权力代表六四遇难者领受这种羞辱和践踏呢?
“六四事件”过去二十五年,已经成为历史。纪念六四的意义,就在于保留记忆,为历史作证,因为只有历史才能对此做出罪与罚的终极裁判——双手沾满血污的刽子手是没有这种权力的。就算有一天,历史的真相能够在教科书中还原,逝者得以告慰,一切也与平反无关,而是时间对勿忘六四者年复一年,用记忆对抗遗忘的坚持所给予的最佳报偿。

2014年5月19日星期一

陆港矛盾不止是“马桶里的风暴”

内地幼童在香港当街便溺,引发舆论对立喧扰,事件从微博话题演变成了各大门户网站首页的焦点新闻。
孩子是大便,还是小便?其父母究竟有没有找过厕所,并且主动处理善后,抑或完全放任孩子就地解决内急问题?让孩子当街便溺的父母固然不够文明,对一个未经世事的孩子的行为拍照曝光,即便不算侵犯隐私,是否欠缺些许宽容?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是不是滞后啊?难道西方人就没有在香港随地大小便的吗?为什么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统统是内地人呢?
其实,内地媒体近年来所报道的类似不文明现象根本不胜枚举,舆论对此也是一致谴责国人素质低下,有待提高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香港,奇怪,如上所述,当初义正词严的人们不是转而纠缠细节问题,就是大发跑题空论。自家的孩子,自己可以打骂,旁人不能教育?幸好香港已然回归,否则香港人对内地人的文明素质说三道四,恐怕又要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了。一泡屎尿事小,但由此引发的争论绝非小题大做,因为背后揭示的陆港关系显然已到了薰莸异器、离心离德的地步。
所谓“殖民统治”,只存在于异族间吗?内地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并未限定这一条件,其对“殖民”的定义是,“原指强国向它所征服的地区移民。在资本主义时期,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经济政治势力扩张到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掠夺和奴役当地的人民”。这样的解释是否让你不寒而栗?没错,无论香港的“灭蝗”游行,还是台湾的“反服贸”学运,本质上都具有反殖民的属性。
人之为奴,未必在国破家亡以后。放任保障正常生活的法治环境、自由空间被破坏、被蚕食的人们,迟早会丧失身为人的权利和尊严。有人将内地与香港当下的关系精辟的总结为“中港富人联手数钱,两地穷人频频对骂”。内地真正的富豪,无不出自权贵阶级。“中港富人联手数钱”,说白了就是政商勾结、权钱交易,而“腐败”,正严重侵害着香港的法治和自由。以华润集团宋林、中石化张国强为代表的香港中资企业里的蛀虫,如寄生虫般寄居中环各大金融机构内的中共官二代,他们对香港基本价值的侵蚀,远比自由行的“蝗虫陆客”危险千万倍。
另一方面,眼见着比内地安全标准更高的鸡鸭鱼肉米面油源源不断的输送香港,自己到特区给孩子买几罐无毒的奶粉,却要遭受限制和羞辱,内地百姓难免生出一腔委屈的嫉恨。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得好,“乞丐并不羡慕百万富翁,尽管他们一定会羡慕比他们乞讨得多的乞丐”。换言之,奴隶并不羡慕主子,但他们一定会忌妒比自己拥有更多权利和自由的奴隶。可惜,并非香港人损害了内地的食品安全,掠夺了内地的安全食品,内地人搞错了应该憎恨与抗议的对象。或者,他们是故意搞错的?
香港市民和内地百姓有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最惧怕的,莫过于两地民众的相互理解和团结。所以,为了制造两地间的文化隔阂与信息鸿沟,就必须查禁香港的书籍、报刊,屏蔽香港的网站,以及电视和广播节目。只有这样,才能将香港民主人士支持的内地维权活动诬蔑成“勾结境外反华势力”,才能给香港市民争取真普选的“和平占中”扣上一顶“港独”的帽子。也只有这样,才能挑动群众斗群众,而这恰恰是中共当局所擅长的伎俩。
眼下,别有用心的五毛号召人们六月一日起罢游香港,不明真相的群众则呼吁大家五一黄金周到香港街头便溺。假如双方各退一步,内地游客五一不去香港添堵,香港市民不妨在六一期间(刚好是端午节假期)专门准备一块场地,譬如维园,让内地游客集体“方便”一下,两地民众或可就此达至和解与共赢。

2013年3月22日星期五

改革改出个“真理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而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已进行过六轮机构改革。这一次,国务院组成部门将减至二十五个,其中副部级机构增减相抵,数量不变,正部级机构名义上减少四个,实则分拆合并,组成部门只减少两个。
对广大民众而言,这轮改革,服务差强人意,内部腐败丛生的铁道部被撤销,可谓大快人心。然而铁道部“末任部长”盛光祖表示,今后火车票要按市场规律,企业化经营来定价,又不免令人开始担忧,票价上涨的问题。毕竟政企分开之后,新组建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仍旧是国有独资的超级垄断企业。
此外,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改革,是将新闻出版总署与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进行整合,组建“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最终定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该机构十四个字的新名称甫一公布,便引发各界议论纷纷。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认为,名字太长,须要修正,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王峰面对记者追问,则无奈表示,“你说,这个名字减哪一个字?要准确完整表达我们新机构的职责范围,我只能拉这么长”。
幸好网民的智慧是无穷的。这个说应该叫“新版广电总局”,那个讲可以称“国家传媒管理总局”,更有甚者直抵问题核心,建议将该局命名为“文化审查总局”或“精神防疫局”。其实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在经典小说《一九八四》中,已经给类似机构取了个绝妙的名字——“真理部”,中共当局不妨借来一用。因为不管叫什么,这个机构的职能除了宣传——宣传——宣传,就是审查——审查——审查……
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便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但问题是,笼子的钥匙掌握在谁手里?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党掌握钥匙,可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员,怎能对权力运行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那么,无论政府机构如何改革,分拆,还是合并,都无异于将钥匙在左右手之间互换。期盼改革的百姓则像可怜的猴子,被这种朝三暮四、暮三朝四的卑劣伎俩反复戏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