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

港台阿Q姓不姓赵?

鲁迅先生创造的“赵家人”成了“新常态”下的新名词,用以指称中国的权贵阶级。眼见着赵家日益阔起来,许多外乡阿Q也竞相前来攀附,香港的陈净心和台湾的黄安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给异议的立场扣上叛逆的帽子,借以向权力献媚,是极具“中国特色”的政治文化。能够熟练耍弄此等阴毒伎俩,按照“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鲁迅先生的标准,二位港台同胞绝对是百分百的中国人。
可惜中国人并不都姓“赵”,否则也不会有“精赵”——精神上的赵家人一说了。陈净心的举报,让林夕失去了一个跟内地大学生座谈的机会,但北京当局会因此请她为二○二二年的冬奥会创作歌曲吗?年过半百的黄安,也只能在午夜的电视里,为男性保健品代言,虽然一个精神上自我阉割的人,不论怎么壮阳,人格都是无法站立起来的。
跟陈、黄之流的“精赵”相比,大多数港台人士并不认同“中国人”的身份,也不奢望成为赵家的一员。他们遵循“闷声发大财”的道理,相信只要远离政治,就能跟赵家人和平共处,合作双赢,殊不知这却是“阿Q精神”另一种形式的表现。
“禁书产业”原本是“一国两制”创造的独特商机,可正当生意如果得不到法律保护,《基本法》岂不成了“钓鱼法”?铜锣湾书店销售的所谓“禁书”,既没宣扬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也没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充其量只是在贩卖赵家人的隐私而已。结果该书店的五名经营者,居然接二连三,莫名其妙的失踪了。此情此景,跟阿Q目睹而未参与赵家劫案,却糊里糊涂丢了性命的遭遇何其相似。
事到如今,即便部分香港市民仍旧认为,支持“雨伞运动”的艺人丢掉工作机会,出版政治书籍的商人失去人身自由,都是他们“乱港反中”罪有应得,但外交部长王毅公然宣称持有英国护照的李波“首先是中国公民”,还是值得每个人警醒。因为这句话的潜台词充分说明,大陆阿Q固然没有姓赵的权利,香港阿Q却也没有不姓赵的自由。只要中国是赵家的天下,赵家人就可以用家法,而非《基本法》处治所有不服从的香港人。
同理,既然被赵家人认定为“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兄弟”,台湾人恐怕也在劫难逃。像阿Q躲进土谷祠一样,跟大陆划清界限,是无济于事的。你不了解共产党,共产党却在算计你;你不关心大陆,大陆却在侵蚀你。恐惧、厌恶、清高……逃避政治的理由和路径千百条,但中共当局绝不会因而放过两岸三地的阿Q们——剥夺个人的权利与自由,是专制政权的天然属性,并不由奴隶和奴才的意愿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