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主权争端引发反日浪潮,然而政府一系列反制措施,民间一通通“爱国打砸”下来,清理战场,中国非但没有缴获任何战利品,丑态毕现的癫狂,反倒暴露了这个社会内在的溃败。
首先,在政治方面,抗议归抗议,日本政府对尖阁诸岛的国有化却业已成为事实。虽然连日来,国内媒体大肆报道野田佳彦首相承认对中方反应估计不足的消息,但这充其量是自我安慰的“精神胜利”而已。打砸本国民众的汽车、餐厅、商场……借以表达对他国的强烈愤慨和强硬立场,这逻辑,别说日本首相“估计不足”,任何一个具有正常思维的人,应该都无法理解的吧?就算中共当局没有指挥操纵各地的反日示威,可警方对“爱国暴民”打砸抢烧的犯罪行径处置不力,的确导致了平民百姓间的纷扰与对立。攘外必先安内。御侮未遂,转而制造内乱,这不正应了中共的老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再说,拿刀子捅自己的大腿,用酒瓶砸自己的脑袋,不过是地痞流氓逞凶斗狠的伎俩,在现代国际关系中玩这套,既上不得台面,更不可能赢得世界舆论的同情和支持。
其次,在经济方面,“爱国打砸”固然导致日系汽车销量下滑,但蒙受损失的主体,归根到底还是生产销售日系汽车的中国厂商。此外,野田首相警告中国,刻意拖延从日本进口货物的通关检查,拒绝发放签证等非正式贸易制裁,可能吓跑外国投资者,绝非危言耸听。以行政手段干扰外资企业合法的经营活动,进而向外国政府施加压力,这不是一个法治国家应有的作为。中国一直努力塑造自身开放且负责的大国形象,遗憾的是,权大于法,仍旧是这个社会不争的事实。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已经迫使部分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行政与司法改革却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任何外资若要继续进入这样的中国,恐怕都难免失足落水,甚至遭遇灭顶之灾。当年抵制家乐福,而今打砸日系车,连中国的亿万富豪都纷纷拿外国护照做护身符,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可持续的吗?
第三,在文化方面,中共当局的态度更加决绝。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活动统统中止,日本电影、电视剧一律停映、停播,就连一些大型书店的日本图书,也全部下架处理。同样反日,韩国歌星朴载相一曲《江南风格》,眼下正风靡世界。反观中国,根据当代著名小说《白鹿原》拍摄的同名电影几经波折,终于上映,结果却被审查机关删改得七零八落、不知所云,引发众多批评之声。没文化不可怕,怕只怕闭关锁国,拒绝接受文明的教化。当然,凡事皆有例外。“共产党宣言”一词就是正宗日货,这部革命经典的第一个中文版本也是由日文翻译而来,但其并未遭受池鱼之殃,被官方查禁,被民众焚毁。这至少从侧面证明,和谐社会的示威游行,一切尽在党国收放自如的掌控之中。
拿愚蠢的暴民当枪使,将外资企业作为人质,把文化看得无足轻重,肆意封杀查禁……政府的无能且无赖,必然导致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面衰败。所以,反日——反日,不过是一场国权不争,国贼得逞的闹剧罢了。
2012年10月18日星期四
2012年10月13日星期六
下半旗掩不住陆港矛盾
国庆之夜,香港发生撞船事故,导致三十九位市民不幸罹难。为了悼念逝者,特区政府决定自十月四日起,特区区旗将连续三天下半旗志哀。紧随其后,中央政府也颇识时务的通知特区政府,将特区政府各建筑物及中央驻港机构的国旗一并降下,从而避免了两面旗帜背道而驰的尴尬。
按照《国旗法》之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是否“可以下半旗志哀”,必须由国务院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样的地方政府是无权定夺的。三十九人丧生的海难,固然算得上“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但在号称“多难兴邦”的内地,类似的灾害事故并不鲜见。然而除了国家领导人逝世,五星红旗为平民百姓降下的先例,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因此这一回,中央政府为遭遇不测的香港市民下半旗,绝对算得上特事特办了。
可惜厚此薄彼的统战伎俩,以及中联办官员超规格表演的“党疼国爱”,非但未能赢得香港市民的赞誉,反而招致插手特区事务的质疑。这也难怪,回归十多年来,内地残酷的现实深刻教育了香港市民,不是他们不通人情、不知好歹,他们怕的,恰恰是中央政府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对他们如内地同胞般一视同仁。糖衣包裹着毒丸,笑面遮藏着祸心,识破统战本质的香港市民,自然跟中央政府越来越离心离德。
无论如何表达对逝者的尊重,都不如让生者活出尊严更加重要。其实说白了,只要中共当局善待内地百姓,保障人权、促进民生,大陆和香港之间根本没有不可化解的“深层次矛盾”。至少香港市民不用为什么李旺阳、张旺阳上街示威,内地百姓也不必到香港抢购奶粉与豪宅。反之,自己屁股上的屎都擦不干净,还对特区事务指手画脚,人家能不嫌弃你手脚不干净吗?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多做多错,越帮越忙。以国务院同意为撞船事故遇难者下半旗为例,表面上给足了特区政府面子,实则却拆了特区政府的台。眼见着香港市民的哀荣都比内地百姓高级许多,赴港生儿育女的大陆孕妇就算挤破脑袋,也绝不会停下脚步。如此一来,梁振英特首竞选时开出的“零双非”支票,恐怕更加难于兑现了吧?
按照《国旗法》之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是否“可以下半旗志哀”,必须由国务院决定,香港特别行政区这样的地方政府是无权定夺的。三十九人丧生的海难,固然算得上“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但在号称“多难兴邦”的内地,类似的灾害事故并不鲜见。然而除了国家领导人逝世,五星红旗为平民百姓降下的先例,在中国是屈指可数的。因此这一回,中央政府为遭遇不测的香港市民下半旗,绝对算得上特事特办了。
可惜厚此薄彼的统战伎俩,以及中联办官员超规格表演的“党疼国爱”,非但未能赢得香港市民的赞誉,反而招致插手特区事务的质疑。这也难怪,回归十多年来,内地残酷的现实深刻教育了香港市民,不是他们不通人情、不知好歹,他们怕的,恰恰是中央政府把他们当成自己人,对他们如内地同胞般一视同仁。糖衣包裹着毒丸,笑面遮藏着祸心,识破统战本质的香港市民,自然跟中央政府越来越离心离德。
无论如何表达对逝者的尊重,都不如让生者活出尊严更加重要。其实说白了,只要中共当局善待内地百姓,保障人权、促进民生,大陆和香港之间根本没有不可化解的“深层次矛盾”。至少香港市民不用为什么李旺阳、张旺阳上街示威,内地百姓也不必到香港抢购奶粉与豪宅。反之,自己屁股上的屎都擦不干净,还对特区事务指手画脚,人家能不嫌弃你手脚不干净吗?这么做的后果,必定是多做多错,越帮越忙。以国务院同意为撞船事故遇难者下半旗为例,表面上给足了特区政府面子,实则却拆了特区政府的台。眼见着香港市民的哀荣都比内地百姓高级许多,赴港生儿育女的大陆孕妇就算挤破脑袋,也绝不会停下脚步。如此一来,梁振英特首竞选时开出的“零双非”支票,恐怕更加难于兑现了吧?
2012年10月9日星期二
“我姓曾”
国庆前夕,央视记者“走基层”,采访数千各地民众,进行有关“幸福”的特别调查。在新闻片中,记者试图通过“你幸福吗”,“你觉得幸福是什么”等简单问题,探究中国百姓的幸福感和幸福观。
受访民众的回答千差万别,然而在剪辑出来的报道里,并无一人声称自己是不幸的。显然,老百姓又被央视幸福了一把。为了迎中秋、贺国庆而特地制作的应景报道,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但一位普通打工者看似鸡同鸭讲的回答,无意间为这则“幸福新闻”平添了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你幸福吗?”“我姓曾。”令人绝倒的一问一答,引发网民戏谑调侃:
“曾经被幸福,所以就姓曾。”
“走基层”是“走转改”的一部分,“走转改”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国内“新闻战线”始自去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走基层,将媒体的焦点从衮衮诸公转向了普罗大众;转作风,将媒体的关注从国是民生移到了家长里短;改文风,将媒体的监督从揭露批评变为了弘扬歌颂。无论宣传主管部门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反正新闻媒体在“走转改”方针的指引下,将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统统和谐化了。总而言之,“走转改”就是宣传主管部门奉行鸵鸟政策,粉饰太平的一种新方法、新形式。
走基层,走近百姓,并不意味着真正贴近民生。无论老百姓幸不幸福,央视记者赤裸裸、硬生生的提问,都让人感到“何不食肉糜”般的蛋疼。连一位普通打工者都知道自己姓曾,不姓“福”,令人好奇的是,忘却记者天职,沦为政府宣传工具的媒体人,还晓得自己姓什么吗?
受访民众的回答千差万别,然而在剪辑出来的报道里,并无一人声称自己是不幸的。显然,老百姓又被央视幸福了一把。为了迎中秋、贺国庆而特地制作的应景报道,没有任何现实意义,但一位普通打工者看似鸡同鸭讲的回答,无意间为这则“幸福新闻”平添了几分黑色幽默的味道。“你幸福吗?”“我姓曾。”令人绝倒的一问一答,引发网民戏谑调侃:
“曾经被幸福,所以就姓曾。”
“走基层”是“走转改”的一部分,“走转改”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国内“新闻战线”始自去年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走基层,将媒体的焦点从衮衮诸公转向了普罗大众;转作风,将媒体的关注从国是民生移到了家长里短;改文风,将媒体的监督从揭露批评变为了弘扬歌颂。无论宣传主管部门最初的目的是什么,反正新闻媒体在“走转改”方针的指引下,将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矛盾统统和谐化了。总而言之,“走转改”就是宣传主管部门奉行鸵鸟政策,粉饰太平的一种新方法、新形式。
走基层,走近百姓,并不意味着真正贴近民生。无论老百姓幸不幸福,央视记者赤裸裸、硬生生的提问,都让人感到“何不食肉糜”般的蛋疼。连一位普通打工者都知道自己姓曾,不姓“福”,令人好奇的是,忘却记者天职,沦为政府宣传工具的媒体人,还晓得自己姓什么吗?
订阅:
博文 (Atom)